为提升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024年7月8日至14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国际化素养提升项目支持,生物学院承办,中国农业大学各学院17名本科生共同参与的“京港暑期交流国际胜任力提升项目”顺利启动并有序开展。项目组师生共同前往香港和深圳进行为期7天的学习交流活动。
前期准备
6月20日,京港暑期交流国际胜任力提升项目组的师生首次会面。带队老师,生物学院王向锋副教授,党委副书记宋致远对整体行程做出安排。在两位老师的组织下,来自生物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国际学院等多个学院的17名本科同学自由组队,结成综合组、组织组、宣传组,分别负责行程的前期策划准备、现场组织安排、后期总结宣传。
会上,同学们对项目组的文化衫进行投票挑选,最终确定为“京港 Complementarity”图案。该图案由项目组成员李安兴自主设计,分别由北京、香港两地地标性建筑及中间的双螺旋构成,象征着此行以探索生命奥秘、共话学术科研紧密连系京港两地,“Complementarity”有互补之意,不仅代表着DNA双螺旋的碱基互补配对,更象征着香港与大陆同心同德,携手并进。
7月5日,京港暑期交流项目组的师生相聚于东校区,参加我校特别为出国出境同学组织的平安留学行前培训会。会后,结合综合组的前期安排,两位带队老师进一步强调了行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组织同学们使用丙烯颜料对文化衫印刷底版进行加工绘制,发挥想象为京港图案添上属于自己的一抹亮色。
车马未动粮草先行,前期的充分准备为项目的成功开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行程一览
此行的目的地主要分为香港和深圳两个部分。在香港,同学们前往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参观其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室,并与从事生物领域的老师、同学进行学术座谈交流;在深圳,同学们前往深圳医学科学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和华大集团总部“时空中心”,着眼科研成果的转化,以产业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生物学这一充满潜力的领域。
第一站——香港科技大学
7月8日下午,京港暑期交流国际胜任力提升项目的师生抵达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KUST)。
这是一所位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991年,是亚洲乃至世界顶尖的学府之一。
理学院生命科学系副主任郭玉松副教授代表学院对项目组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大家安排入住港科大学生宿舍,与该校暑期夏令营同学一同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期间,同学们参加了夏令营的开营仪式,聆听了理学院生命科学部黄平波教授对学校基本情况的介绍,并听取了来自神经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干细胞发育等多个领域的23位教授分享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验室概况。此外,同学们还在陈相可助理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生命科学部实验室公共平台,并参观了我校校友解亭教授的实验室,聆听这里的师兄师姐讲述他们在港科大的科研生活,感受到港科大严谨而有趣的科研氛围。
第二站——香港中文大学
7月11日上午,项目组师生抵达本次交流项目的第二站——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
香港中文大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汇中国与西方”为使命,实行独特的书院制,是一所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
在科学馆南座,项目组师生与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锦波教授、姜里文教授及其博士生进行了座谈。黄锦波教授对香港中文大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之后,大家就生物科研领域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从科研经验到学习生活,从短期目标到职业规划,两位教授见多识广,知无不言,师兄师姐们各有所长,倾情分享。现场氛围轻松活跃,同学们都乐在其中。
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香港研究资助局卓越学科领域细胞器生物合成及功能研究中心,以及姜里文教授实验室。同学们目睹了国际一流的显微成像平台,了解了冷冻电子显微镜、STED超高分辨显微镜、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仪器的功能特点。
第三站——香港城市大学
7月11日下午,项目组师生来到本次交流项目的第三站—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ityU)。
这是一所年轻的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推行“重探索求创新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原创性科研工作,激励学生求知热忱,并培养其创新能力。
张继林教授、我校校友邓新教授实验室的博士生学姐热烈欢迎项目组师生的到来。张继林教授介绍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前沿学术成果、特色项目、招生政策等。随后,在公共仪器平台负责人岑国荣老师(Eric)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香港城市大学的生物医学中心,了解了各类实验室及一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第四站——深圳医学科学院
7月13日上午,项目组师生来到本次交流项目的第四站——深圳医学科学院(Shenzhen Medical Academy of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SMART)。
深圳医学科学院以探索鼓励源头创新的新机制、引进与培养高水平人才为重要使命,组织、开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覆盖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研究及转化工作,通过打造深圳生物医药人才高地,建设生物医药的深圳、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在教育中心副主任申姗姗老师和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生物医学影像平台袁兰老师的带领下,项目组师生进一步参观了科学院,对这里的人才培养、公共平台、管理体系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其“科研无忧”的工作环境赞叹不已。
参观结束后,项目组师生与来自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桂龙特聘研究员、马晨燕特聘研究员、姚圆圆特聘研究员课题组博后和来自深圳湾实验室的袁文特聘研究员展开座谈,同学们对四位老师的研究展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发言,踊跃提问,就研究方法、核心内容、长远目标以及际应用等各个方面与老师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中午,同学们来到湾有引力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进行参观和学习。我校校友、湾有引力运营总监吴彤带领同学们参观孵化器场地,重点讲解了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孵化细胞基因治疗、AI制药和高端医疗影像等方面颠覆性技术。
第五站——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7月13日下午,项目组师生来到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研究所。
合成所成立于2017年12月,采用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设计理念,专注于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线路,生物器件,多细胞体系等合成再造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本质和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发展生命体系定量理解与理性设计的基础理论框架,建立基因组设计合成与自动化铸造测试等关键技术能力和工程平台,促进合成生物在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发展成为国际上具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基地与产业创新中心。
在庞任维老师的带领下,项目组师生参观了这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平台以合成生物学理论为基石,将自动化的智能制造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合成生物学研究中,搭建一个能将生物体的合成、组装、植入、激活与测试一体化的研究装置,通过迅速、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循环迭代过程,进而实现人工生命体的智能设计与合成。通过了解这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学们的眼界和知识面得到了扩充,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在会议室中,生物学院党委书记孙德昊带领项目组的全体师生与合成所的研究院翟冰、魏平、赵乔、陈于平老师进行了座谈。孙德昊、魏平两位老师分别对双方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合成所的四位老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并以校友的身份关心同学们的学业情况、未来发展。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投身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科研领域建设,在各位老师身上,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代科学家的学科情怀和报国热忱。
第六站——华大集团总部“时空中心”
7月14日,项目组师生来到深圳华大集团总部“时空中心”进行交流学习。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BGI)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前沿机构,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引领基因组学的创新发展。集团致力于将前沿多组学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资源保存等领域,并为精准医疗、精准健康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实际需求提供自主可控的先进设备、技术保障和解决方案。华大集团通过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与产业链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推动基因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华大教育中心经理丁林对全体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亲自带领大家参观了这座集研发、办公、绿化建设、人文情怀为一体的宏伟建筑。从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华大智造”引领行业前沿,华大基团二十多年来在测序技术上做出的关键突破不仅展现了其在科研领域的深厚实力,更见证了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不断成长。
参观完毕后,项目组师生与华大教育中心经理丁林老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任科学家夏科科老师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华大集团的教育体系与工作制度,以及华大集团在人类疾病和农业生物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还实地探访了多年生水稻的试验田。科研探索与一线实践并驾齐驱,企业成长与民族情怀同频共振。在华大基团,同学们对科研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小组展示
霍兰德理论将职业兴趣分成了六种类型,同学们根据自身特点分别“入住”美丽浪漫岛、现代井然岛、显赫富庶岛、 深思冥想岛、自然原始岛、温暖友善岛,并与“同岛成员”总结了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华大集团时空中心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小组展示。
同学们的汇报精彩纷呈,从学术见闻、阅历增长、能力提升、人生感悟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每一份分享都璀璨如星辰,展现了科学的魅力与成长的喜悦。
在这场知识与能力的盛宴即将落幕之际,老师也精心准备了精美的奖品,为每位同学送上了温暖的祝福与鼓励。
相逢于盛夏,相知于旅途。师生们一同奔赴一个个站点、一起完成一次次挑战。汗水、欢笑与深思洋洒在明净的海面,认同、感慨与感动镌刻进一张张相片。京港暑期交流国际胜任力提升项目组的故事即将结束,而同学们的人生、学术之旅刚刚起步。也相信同学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回忆继续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于不同领域进一步深造,共同助力我伟大中华之崛起。
本项目获2024年本科生国际化素养提升项目支持,由生物学院王向锋、宋致远老师带队,中国农业大学各学院17名本科生共同参与。